企業要聞
|
|||||
|
|||||
3月18日,我國已建第一、世界第二高土石壩——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最后一臺機組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兩河口水電站6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兩河口水電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境內,是國家重點工程、雅礱江流域中游開發的龍頭水庫電站、西部大開發優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戰略工程,也是目前我國海拔最高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兩河口水電站建設過程中開創9項世界之最,多項關鍵工程特性指標位居國內外同類型項目前列,是我國水電開發向高寒、高冷、高海拔地區發展的標志性工程,在世界水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電建水電十二局與水電五局組成一二·五聯合體承擔兩河口水電站大壩主體標建設。兩河口水電站大壩為礫石土心墻堆石壩,最大壩高295米,自2015年4月28日開始填筑,2021年12月24日填筑到頂,累計完成填筑1119層,填筑量達4310萬立方米,相當于6個鳥巢的體積,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兩河口水電站大壩作為國內第一座全過程用智能化技術修建的300米級超高土石壩工程,在智能大壩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成果。智能無人碾壓累計填筑352萬立方米,在國內國外首次實現了大壩施工全過程、全天候、全環節、全要素、全覆蓋智能無人碾壓,推動了我國壩工技術和重大裝備升級,開創并引領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智能化的新方向,形成了可借鑒、可復制、可參考的筑壩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工程價值。在兩河口水電站大壩心墻冬季施工過程中,首次系統性解決了高土石壩季節性凍土施工難題,實現了特高心墻堆石壩全方位、全過程變形監測,創造了國內300米級高心墻堆石壩安全監測新紀錄,形成了國內外高海拔地區防滲土料凍融防控理論、技術標準和施工成套技術,開創了高原季節性凍土區冬季土心墻大規模連續施工的先例,為高寒、高冷、高海拔地區建設特大型水電工程積累了寶貴經驗,推動了我國高土石壩技術邁上新臺階。 兩河口水電站施工區平均海拔3000米,工程建設面臨諸多世界級技術難題與挑戰,一二·五聯合體在施工過程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闖世界水電創新“無人區”,走出了一條“集智創新、聯合攻關、深度融合”的道路,填補了“高海拔寒冷地區300米級特高土石壩冬季施工的建設空白。面對高寒、高冷、高海拔艱苦環境,以及每年施工天數僅200天左右,極端天氣負溫15.9度,人員和機械降效達20%等不利因素,電建鐵軍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持續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作風,克服了大壩填筑量大、周期長、環節多、國內外無成熟經驗可借鑒等重重困難,解決了冬季凍土快、雨季復工難、料源種類多、砂板巖含油性碳物質等世界級難題。期間斬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青年文明號”、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浙江省省部屬企事業工會“工人先鋒號”、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以及業主“攻堅克難特別貢獻獎”、“功勛項目部”等數十項榮譽。
兩河口水電站將于2022年7月開始第三階段蓄水抬升,水庫蓄滿后,將與錦屏一級水電站、二灘水電站高壩大庫聯合,形成總量近150億立方米的調節庫容,使雅礱江成為全國調節能力最好的大型河流,可大大減輕長江中下游洪澇危害,并可為雅礱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和長江干流電站增加枯水期年發電量340多億千瓦時。 兩河口水電站的建成,將大大推進雅礱江流域及川西地區水風光儲互補綠色能源協調開發建設,是新時代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西電東送”和“3060”雙碳目標實現的“綠色引擎”,每年可節約原煤消耗13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30萬噸,同時也是助力藏區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和長治久安的大國重器,具有極強的政治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責任編輯:韓佳! |
|||||
【打印】【關閉】 |
|||||
已瀏覽:5664次 | |||||
上一條:
沒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