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交流
|
|||||
|
|||||
項目是施工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壓實項目責任成本、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創造項目經濟收益,是實現高質量發展、低成本競爭的必由之路。聚焦效益提升、價值創造,本質是堅持一切工作到項目,從導入系統思維、強化集成管理入手,著力構建更為科學的項目效益提升管理體系。主動適應市場規律,壓實責任成本,推動項目創效向前后端延伸,構建起全要素、全流程、全過程的責任創效體系。實施“抓兩頭控中間”的“三突出三強化”責任成本管理新舉措:突出新開工項目二次經營,強化前期經營策劃管理;突出方案是創效的手段,強化過程大施組管理;突出尾工快打快收,強化業績后評價管理。 1、抓策劃就是抓創效,謀策劃就是謀未來 經營策劃始于夢想,基于誠信,成于擔當。突出新開工項目二次經營,強化前期經營策劃管理,以確保安全質量為前提、以提質增效為原則、以實用可行為標準、以指導業務為目的。項目責任成本是以項目經營業績管理為對象,以其承擔的項目責任為范圍所歸集的成本,具有可預計性、可計量性、可控制性、可考核性、可復制性。對新開工項目,細化責任成本預算編制工作規范,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立公司總部責任預算評審機制,嚴肅責任成本預算編制下達的程序、流程及決策機制,確保責任成本預算準確合理。 責任成本測算:按照“正向測算,倒推挖潛,動態管理”的順序進行,從確保安全、質量、工期入手,厘清分包、物資、設備等成本、工藝流程、作業場所,遵照緊一緊留有余地和跳一跳能摸著的原則,形成自上而下層層分解,自下而上逐級保證的“金字塔”,再加“及時雨”獎罰機制控制成本。遵循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原則,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標、人人心中有目標。 考核體系策劃:為現實兩利四率“兩增一降三提高”經營指標,堅持“三個不低于”原則,即不低于上一年度或前三年平均水平、不低于公司規劃目標、不低于市場對標的平均水平,確定富有挑戰性的責任成本目標。堅持“追求什么就考核什么、考核什么就兌現什么”一以貫之的項目績效文化,責任成本的科學制訂、經營業績的真實考核、考核結果的真正兌現,形成責任的閉合循環。強調“經營責任看指標、綜合管理看評價”,健全責任成本管理“工作有標準、管理全覆蓋、考核無盲區、獎懲有依據”的壓力逐層傳遞的績效考核體系。突出三大類考核:“項目做得怎么樣”的運營責任指標:即利潤、產值計劃完成率、營業收入利費率等反映項目經營結果的指標;“項目應該做什么”的戰略責任指標:即應收賬款周轉率、負債率、研發投入強度等反映責任成本管理短板的指標;“項目不能做什么”的控制責任指標:即安全生產事故、質量事故及環境事件等反映合法合規的指標。做到業績與市場對標,薪酬與業績跟跑,激勵憑貢獻說話。 2、劃好分包大成本底線 立好變更創效益規矩 分包為施工企業創造價值,是項目管理的最大成本,保效益促發展提升分包大成本管理是關鍵。把項目成本風險轉移給分包是最大的風險,把成本風險留給自己管控才是最小的風險,把那些隱性的成本風險因素留給自己,工程的履約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重點關注分包管理過程中涉及的安全、質量、工期、環保等隱性成本,這些對項目成本影響巨大,如果沒有對分包質量、安全、工期、環保等的有效管理,一旦出現趕工返工、安全質量事故、群體性事件等就會給項目的成本控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劃好分包大成本底線,強化底線思維,樹立紅線意識,堅持合規就是底線,越線就是風險,嚴格按制度做好分包招投標、計量結算支付等管理。 方案是創效的手段,地質是創效的龍頭,強化過程大施組管理。方案決定成本,堅持從工程地質入手,結合現場不利的地質施工條件等因素,編制符合現場實際的,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創效方案,堅持“安全可靠、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原則,加強方案優化和施組優化,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項目變更創效益立規矩:超前策劃是前提,要在策劃中尋找變更索賠切入點,起好頭、立好項;敢想巧算是基礎,要結合項目自身功能需要、業主關心的重點優選方案,有的放矢,在盈利點上做加法,在虧損點上做減法;有效溝通是關鍵,要與相關方、關鍵人物溝通,派關鍵人物認同的人出面溝通;鍥而不舍是動力,變更是一項長期性的日常工作,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把變更索賠工作落到實處。 讓責任成本關鍵變量轉化為最大創效增量。材料核銷量價波動是變更索賠的晴雨表;責任成本的異常變動是提質增效的風向標。強化過程責任成本動態考核,推行過程中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的數字化自動對比預警,及時采取措施糾偏,把責任成本變量轉化為業績創效增量。但在實際工作中,過程考核往往較為缺失,過程審計所呈現的利潤率一般與項目在該節點實際應該達到的毛利率有較大偏差,尤其是實行年度預考核兌現的背景下,預兌現成為項目前期的狂歡、后期“兩金”治理的傷害。 3、完善項目后評價 提質增效向未來 突出尾工項目的快打快收,重點做到兩個關閉:一是項目完工收入結算關閉,固化項目總收益;二是分包成本的完工核算關閉,鎖定項目總成本。強化業績后評價管理,促進項目提質增效。施工項目后評價是在施工合同完成后,對項目進度、質量、安全、效益等方面進行系統和客觀性分析評價,是項目管理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將靜態的合同文本、動態的履約過程管理,轉化為可知可控可用可關聯的重要經營數據;是尋求分包成本最大公約數、畫好責任成本最大同心圓的重要管理環節;是補齊經營管理短板、破解分包管理難題、兜牢經營業績底線的重要經驗舉措。 構建后評價數字模板。對項目前期工作評價、施工實施評價、項目效益后評價各階段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評價,找出經營數字的變動趨勢及發生規律,提出規避風險、控制目標的對策。一方面是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檢查總結,確定項目合同工期、質量、安全、效益目標是否達到,項目的主要業績指標是否實現等;另一方面通過分析評價找出變更索賠案例的亮點、盈利點,總結出典型項目若干經驗數據,查找分包標段劃分、計量結算及過程監管的不足與教訓,及時編制后評價并形成數字化可復制模板,為未來新項目的經營決策提供參考。 筑牢責任成本意識,提質增效向未來。落實責任成本,關鍵在項目班子,心中有信念,腳下才有力量。項目班子要有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盡職崗位、嚴把關口、守住底線,筑牢責任成本意識,關鍵要“三個到位”。一是端正態度認識到位:態度決定一切,班子成員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說真話、報真情、做實事。二是注重質量落實到位:責任成本管理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經營創效要想準、謀實、抓緊,要有嚴明的制度、嚴格的標準、嚴謹的方法、嚴密的落實。三是履職敬業創效到位:面對項目管理節奏快、實效強的特點,項目經理要顧全大局,轉變工作作風,提升經營水平。要在其位、謀其職、負其責、盡其力,始終保持真抓實干、迎難而上的勁頭,在提質增效面前敢闖敢試,在分包管理面前敢抓敢管,在責任成本面前敢做敢為,一切為工程創效初心不變。 4、結語 責任成本管理重點抓三常:正常、異常、無常!正常需要不斷優化,異常需要立即處理,無常需要勇于挑戰。前者代表會持續改善,中者代表有目標導向,后者代表敢應對變局!背后的邏輯在于,責任成本管理需要建立責任認知標準、關注當下成本狀態、應對未來風險不確定性,這就是從目標、到過程、再到結果的責任成本管理閉環。 |
|||||
【打印】【關閉】 |
|||||
已瀏覽:3922次 | |||||
上一條:
淺談如何做好分包商管理
下一條:
聚集工程總承包 助力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