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交流
|
|||||
|
|||||
1 引言 大多建筑央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心和精力都放在了高端市場營銷和項目變更索賠上,為獲取高質量訂單不留余力,為變更索賠殫精竭慮,而“眼睛向內”的視角較小,挖掘內控效益潛力不夠。眾所周知,施工項目設備物資成本占比超過40%,光伏、風電新能源板塊設備物資成本占比高達80%以上,隨著“雙碳”目標的實施和推進,公司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崛起,設備物資成本占比將持續提高,設備物資精益化管理將成為公司利潤的重要增長點,是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一流企業的重要引擎。通過六方面現狀調研,查擺出公司設備物資管理存在的六大類18類問題,通過對問題剖析,提出七大方面25項精益化管理提升舉措,為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2 公司設備物資管理現狀 2.1 體系建設現狀 在國資監管日趨嚴格的背景下,依法合規經營作為公司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能夠對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內控體系建設、廉政體系建設提供有效補充。各項管理制度、標準、體系均非常完善,信息化系統推廣和應用促進公司“數字化”轉型走在民企前列。 2.2 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從調研情況來看,公司總部設備物資部10人以內,分公司部門2-4人,在建項目中設備物資專職管理人員不超過3人,多數項目僅有1-2名專職設備物資人員,甚至部分項目只有兼職人員。45歲以上的專職管理人員占到31%以上,28~45歲占26%,28歲以下占43%,老齡化較為嚴重,新手較多,中堅力量較薄弱,6年后退休人員將達到峰值,30~35歲的中堅力量每年辭職、換崗較多。 2.3 采購管理現狀 采購管理作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不僅在根本上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成本,更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一直是管理的難點和重點,被稱為企業管理領域的“黑箱”。自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加大集中采購后,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向供應鏈管理轉變,建立了集中、高效、透明的采中采購管理體系,向更大規模、更大范圍、更高層級要效益(如:年度框架采購、區域聯采、大宗物資集采分供等戰略采購模式),優化改進集采流程,實施權力分置,實現了采購管理中“隱蔽的權力公開化,集中的權力分散化”和“責任明確,獎懲嚴明”,集中采購效益日益顯著。 2.4 設備管理現狀 公司下設了獨立經營的機電設備公司,主要以內部租賃業務為主,也是為了保障大型重點項目履約,關鍵設備、關鍵工序不受供應商和分包商制約,還要承擔對局管設備的運維管理,對外承攬設備租賃業務,特種設備安裝、維修、運行和相應資質維護等工作,大多還承攬內部專業化施工任務。 2.5 讓售處置管理現狀 廢舊物資處置采用了第三方平臺(如:“聚拍網”“產權交易所”等),利用其社會資源,使得企業設備物資處置競爭更加充分,行為更加公平、公正、透明,實現了廢舊資產處置工作的高效和便捷。 2.6 物資現場管理現狀 隨著公司持續快速發展,設備物資管理標準體系日趨完善,伴隨著設備物資租賃系統、倉儲系統、設備運行管理系統等信息化系統的快速推廣和應用,大部分項目設備物資現場管理能依規執行,現場管理水平和質量較以往有顯著提高,管理效益有所顯現。據調研情況,仍有部分項目執行力不到位,現場物資管理以包代管、進出庫管理不規范、材料核銷流于形式等問題。 3 設備物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設備物資管理體系方面 1.公司大多存在部門之間制度文件對同一事項交叉重疊,既增加了管理的復雜性和自由度,又增加了基層員工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勞動效率。 2.設備物資信息化管理系統與財務、經營等管理系統沒實現集成、集中、融通、共享、共建,不能為公司定戰略、作決策和防風險提供直接指導,在實現基層人員減負、增效方面待優化提升。 3.2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 1.企業規?焖侔l展壯大,管理要求進一步提高,造成設備物資管理人員的數量和綜合水平都無法滿足現階段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2.設備物資管理人員的年齡結構分布不均衡,中堅斷層的問題比較突出,現場管理人員配備不足,部分人員身兼數崗(采購、驗收、保管、發料),存在不相容崗位未分離風險。個別人員剛入職就獨立開展工作,導致基礎工作不扎實、工作效率不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 3.未能使公司“三項制度”改革紅利向設備物資管理崗位相對均衡分配,越來越多綜合能力較強的設備物資管理人才遇到職業瓶頸,從而轉向其他崗位。 3.3 采購管理方面 1.項目設備物資管理策劃質量不高,采購漏項、計劃不準,缺乏物耗管控目標和措施,指導性、可操作性較差。 2.項目人員對大宗物資的價格信息行情關注不夠,自身業務知識面窄,市場判斷力不足,采購時點把握不準。 3.EPC、PPP等“三邊項目”未充分發揮項目部門協同效能,造成物資采購發生在設計變更前,導致已購材料浪費。 3.4 設備管理方面 1.設備凈值創效系數低,主要是低效、無效或淘汰設備資產凈值占比過大和部分單位盈利水平不足。 2.機械設備的“運、維、!蹦芰χ饾u弱化,影響項目正常施工,機械效能不能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老齡化嚴重且離退加速,新生力量補給無法滿足生產經營需求,影響項目。 3.自有設備利用率不高。一是設備市場化經營機制運用不夠靈活;二是總部職能部門統籌協調力度不夠,二級單位橫向溝通交流少;三是內部出租和承租缺乏有效的雙向激勵制度,造成內部承租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3.5 現場管理方面 1.對設備物資管理重視度不足,自控成本管控意識不強,設備物資降本增效“眼睛向內”的認知還未能與“眼睛向外”達到統一高度。 2.設備物資基礎管理工作不夠扎實,制度執行不到位,材料進出庫現場管理手段和措施亟待加強; 3.現場管理深度不夠,未下沉一級將分包商設備物資使用納入內部監督管理體系,缺少“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情懷。 4.現場技術、工管、經營等相關部門與設備物資部門業務協同聯動不夠。一是采購計劃數量不準確,與實際偏離造成資金成本增加。二是未能充分利用大宗材料規格、尺寸或性能等特性去引導設計變更,從而降低材料損耗率(比如:設計為Φ2.5m錨桿,9m的鋼筋損耗就是1.5m,若改成Φ3m錨桿損耗為0)。三是由于專業知識、經驗不足或重視度不夠,未適時、適當調整技術參數,從而節省材料損耗,如:爆破參數、配合比參數、碾壓參數等。 3.6 讓售處置方面 1.項目或廠區受場地限制或文明施工影響(如:項目鋼筋加工廠、鋼結構廠等),讓售處置范圍相對較小、種類單一、處置時間緊、頻次較高,短期內連續報批處置,形成內耗較大。 2.在清理和處置低效、無效設備資產時推進較慢、關鍵時點把控不好,導致效益流失。 3.設備物資管理人員綜合業務知識面不夠系統,市場化機制運用不夠靈活,市場判斷力不足,導致處置收益不高。 4 精益化管理提升措施 4.1 強化組織引導 1.積極引導各層級領導班子和項目經理更加積極主動重視設備物資管理工作,下沉一級、主動加壓、主動降本、切實增效。 2.根據公司不同發展階段和設備物資管理降本增效工作安排,適時制定實施差異化考核政策,適時分層分類授權放權,確保降本增效工作落實。 3.進一步強化以降本增效為前提的激勵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材料核銷管理實現從“要我核銷”到“我要核銷”的觀念轉變。 4.2 加強設備物資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1.黨政領導和項目經理要“眼睛向內”,要充分認識到設備物資管理在降本增效工作中的重要性。進一步重視人才隊伍的均衡發展和培養,充分運用好公司人事管理制度,對于特別優秀、貢獻突出、專業性較強的設備物資干部,要為其打通晉升通道。對設備物資管理關鍵崗位提出任職要求,重點項目、物資占比較大項目按要求配備充足的設備物資管理人員。 2.加大從業人員的培養力度,加強設備物資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提升培訓,開展專業技能競賽提升管理水平和發掘人才,充分利用各類檢查機會對項目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溝通交流工作經驗。 3.注重基層崗位工作的鍛煉。新入職大學生可以在兩級機關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和學習,熟悉相關業務和流程后再交流和遣送到項目?偛繖C關與項目實行交流、輪崗機制或區域負責管理制度,促進崗位之間或部門之間學習和交流,將新的理念和舉措、好的經驗傳播開來。 4.3 強化總部機關部門服務、指導和監督職能 1.充分發揮總部統籌協調職能,幫助機電設備分公司和二級單位調配好現有設備。建立健全雙向激勵制度,提高使用自有設備積極性,切實提高設備、周轉材料利用率。 2.嚴格源頭控制重復設備和周轉材料的購置,定期公布可調劑設備、材料清單,合理控制增量、有效盤活存量。遵循“科學合理、高效低耗”原則,優化采購和使用機械設備配置,挖掘設備潛力,更好地發揮設備使用效能。 4.4 發揮總部職能部門協同聯動效能。 1.定期開展重點項目設備物資現場管理專項檢查和教學活動,樹立項目設備物資管理標桿項目。 2.集中梳理制度文件交叉重疊部分和繁冗審批流程,理清職責,明確歸口部門,及時替換和更新制度文件。 3.盡快打通各業務系統數據鏈條和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共建,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釋放勞動生產力。 4.5 加快廢舊設備物資清理和處置 1.“沒有不能賣的資產,只有不能賣的價格[2]”,定期梳理低效無效設備資產,及時做好評估、處置工作,盡早收回資金。 2.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運用市場化經營理念使讓售處置方式方法更加靈活,切實提高處置效益,減少效益流失。 3.對讓售范圍相對單一、頻次較高的廢舊物資(如鋼結構廠、鋼筋加工場等)實行年度框架讓售,根據“廢舊網”行情把握好處置時點,最大程度的提高讓售效益。 4.6 提高采購管理水平 1.提高設備物資采購管理策劃質量,確保策劃有指導性、約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采購清單不漏項、數量準確,物耗目標明確,管控措施有針對性,與生產經營同步適時調整,實現策劃、計劃和執行并行統一。 2.整合內部資源,推進關鍵設備物資年度框架采購,拓展大宗物資區域聯采,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向“更大范圍、更高層級、更大規!币б,努力實現采購成本最優。 3.定期發布全國設備市場信息及大宗材料價格趨勢分析,進一步提高設備物資管理人員的市場判斷能力,準確把握采購和讓售環節時點,從而節省采購成本和提高讓售效益。 4.EPC、PPP等“三邊”工程應設備物資部門應前置物資采購工作,加強與經營、技術、工管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采取策劃先行、“技術+現場”引導、業務部門協同辦公,避免不必要浪費,最大程度利用設計和技術優勢節省物資成本。 4.7 強化物資現場管理 1.增強現場管理人員成本意識,要認識到“主動節省”比“被動去要”孰易孰難和現場管控是物資管理降本增效的源頭。 2.要明確項目設備物資管理工作小組分工和職責,充分發揮團隊協作、部門協同優勢,嚴格執行和落實公司物資管理制度和辦法,做好物資驗收、入庫、領用、出庫及臺賬等關鍵性基礎管理工作。 3.物資進出庫要實施全時段、全方位監控,計量設備需配備紅外檢測設備、防作弊系統,推薦使用遠程集中管理系統。 4.做精做細做準采購計劃,計劃要有據可依、有據可查,避免影響生產或占用資金(庫存過大),同時大規模采購要把握采購時點,降低采購成本。 5.發揮專業技術和經驗優勢,充分利用大宗材料規格、尺寸、性能等特點和類似工程施工經驗,優化施工圖設計或技術參數,從而降低材料損耗或消耗,進一步提高施工利潤。 6.切實做好分包管理服務工作,促進“互利互惠、合作共贏”。項目管理要求下沉至班組,幫助分包隊伍管理好材料成本,對分包隊伍嚴格限額領料,以定額損耗率控制計劃損耗率,以計劃損耗率控制實際損耗率,加強分包隊伍現場材料運輸、制作、安裝等工序檢查和指導,及時發現和糾正超耗、浪費等非正常損耗問題,從而降低施工成本。 7.嚴格執行材料盤點、材料核銷制度,實現材料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查擺原因、制定措施、夯實責任,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益。 5 結論 “雙碳”政策助推新能源業務持續快速上升,設備物資精益化管理在公司持續快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舉足輕重,提升設備物資管控能力任重道遠,本文基于對公司設備物資管理的深入調研,并結合項目管理經驗在此拋磚引玉,希望能為公司進一步降本增效帶來幫助。 【責任編輯:周磊】 |
|||||
【打印】【關閉】 |
|||||
已瀏覽:1888次 | |||||
上一條:
建優大商務體系 建強總承包格局
下一條:
EPC施工總承包的共贏創效法寶
|